咸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村
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根基,传承着地域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是乡土中国的“活化石”,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
今年三月,住建部、文旅部、国家文物局等六部门公布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336个传统村落榜上有名。湖北省上榜64个村落,数量在全国省份中排名前10。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地区,自古以来便是交通要道,历史悠久,与周边文化交流频繁,民族众多,文化形态多样。境内群山连绵、湖泊星罗棋布,这些特有的历史、文化、自然、地理、气候及多民族并存等因素,形成了湖北独特的传统农耕文化,诞生了类型丰富、形态多样的传统村落。
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湖北传统村落的整体面貌。
数 量
自2012年起
湖北进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有
第一批28个,第二批15个
第三批46个,第四批29个
第五批88个,第六批64个
目前
湖北一共有270个村
进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咸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村
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双泉村大余湾
远安县河口乡樟沐村曾家湾民居
罗田县三里畈镇新冲村杨家湾
大悟县彭店乡红寨村
钟祥市张集镇宗家湾村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长坡村
南漳县东巩镇祝家湾村
空间分布
湖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主要集聚于鄂西南(包括恩施和宜昌) 、鄂东北 (包括孝感、随州和黄冈)、鄂东南地区 (包括鄂州、黄石和咸宁),鄂西北 (包括十堰、神农架林区和襄阳)有一个微弱的聚集区。
中部平原地区 (包括荆州、荆门、潜江、天门和仙桃)和武汉数量相对较少,空间分布上呈现总体分散,局部不均衡的集聚态势。
示 范
目前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模式,已经由点及面,从单个村落的保护利用走向集中连片的面状保护利用。
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是住建部、财政部对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湖北省多地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名单:
2020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2022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麻城市、通山县
2023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红安县
三大典型集群
鄂西南(包括恩施和宜昌)
具有土苗民族特色的山地传统村落
鄂西南地区有国家级传统村落119个。鄂西南地处崇山峻岭,沟壑纵横的复合山区,传统村落多处于山间河谷地带,格局上依山傍河,村落顺应自然肌理,融合于水山之间,形成山水环抱的形态。
鄂西南地区是我国土家族和苗族人口分布最密集地区,传统民居以极富特色的木构干阑式建筑——吊脚楼为主要形式,较好地解决防潮、抗震等问题,同时以吊脚之木柱的高低来适应地形之变化,并将楼房与平房结为一体,建筑深出檐以应对多雨气候,建筑的形制较好地适应了地域的特征。
鄂东北(包括黄冈、孝感、随州)
以山水为脉的丘陵传统村落
鄂东北地区有中国传统村落65个。鄂东北地处丘陵地区,村落布局更注重与自然地形的融合布局灵活、错落有致、极富层次,传统村落大多背山面水,面朝当家塘。重视村落公共空间,以当家塘、场院为核心单侧集聚环绕。
民居建筑常为合院式,房屋与墙四面围合中间形成天井,山墙一般做马头墙,民居檐下用砖鲁涩形成变化,入口大门一般来用青石板做门套。民居的外墙下部勒脚多为青石砌筑,上部为加厚的清水砖墙。
鄂东北传统民居的细部装饰与构造具有一定的特色,比较多的表现在屋角的墀头、门框的雕刻、封火山墙、各种柱础、抱鼓石以及门窗、槅扇上栩栩如生的雕刻与彩绘等。
鄂东南(包括黄石、咸宁、鄂州)
以宗祠为纽带的传统村落
鄂东南地区有中国传统村落48个。鄂东南地区以地貌复杂的山地、丘陵为主要地理特征。传统村落多布局于山体之间形成的局部小盆地,围绕当家塘或河流水系布局。
明朝初期“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使得鄂东南地区受到江西等地区的巨大影响,家族文化观念和家族组织结构较湖北其他区域更为完整、强烈。传统村落布局上强调宗祠地位,宗祠建筑外观上较为突出,常作为村落的中心。现留存的大型宅第往往由许多空间单元横向或纵向组合形成建筑组群,体现了家族聚居的特点。
鄂东南的传统民居建筑以天井式布局为主,多设有阁楼,建筑外观较为高大;结构方式多为不完全框架结构,以山墙作为承重墙体;主入口墙退而檐不退,形成“退一步”入口,主立面多强调对称布局,多设有硬山马头墙。民宅以砖木混合结构为主,建筑外墙一般作清水砖墙。
巴东县东瀼口镇牛洞坪村
目前,中国传统村落总数已达8155个,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和价值最丰富、保护最完整、活态传承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
湖北省传统村落数量巨大,风貌独特,在新发展理念下,如何进行传统建筑的保护修缮,如何在维护传统村落风貌的基础上科学改善和提升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如何实现传统村落的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来源: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来源: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