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2023-09-08 16:37:28来源:中国税务报

本报记者 任恒君 通讯员 王冠勇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统计,呼伦贝尔市目前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8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23项。当地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落准落好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旅融合发展注入“税动力”。

千百年来,生活在呼伦贝尔的多民族共同创造了这里灿烂的文明和多元的饮食文化。北方游牧民族的母亲河——额尔古纳河旁有全国唯一的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至今这里的人们依然用最传统的发酵方式制作俄罗斯民族的独特美食——列巴。作为俄罗斯族的传统食品,列巴于2020年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列巴是俄文译音,即面包的意思,拥有迷人的麦香,很受消费者喜爱。”额尔古纳市丽丽娅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崔元华分享说,“我们公司制作的列巴很畅销。”

据介绍,丽丽娅食品在传统列巴基础上,还制作出豆沙、蓝莓、酥皮奶香等不同风味的列巴,把非遗美食的生意越做越大。谈起税费优惠政策,崔元华表示获得感很强。“去年我们公司享受各项税费减免20多万元。”崔元华说,“消费者的口味升级迭代,税惠红利让我们有更充足的资金加大新品研发力度,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是必要和重要的路径。国家税务总局呼伦贝尔市税务局与当地文旅、财政等部门加强协作,大力支持非遗传承人自主创业,同时建立非遗行业相关企业税费优惠政策享受清单,高效精准地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

在新巴尔虎左旗民族产业基地的展示间,巴尔虎制毡及搓毛绳技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道力金正在向参观者展示制毡技艺。只见小小的针在她手上跳跃,一会儿工夫,一只小巧精致的毛毡靴子就制作完成。

“蒙古包围毡子、毡靴毡帽、毡子摆件……毡制品用途广泛,一直深受草原人民的喜爱。随着大家更加关注非遗文化,购买毡制品的人也越来越多。”道力金说。2014年,道力金创办巴尔虎传统制毡手工艺协会,目前已培养200多名学员,制作的毡艺、毡绣产品达500多种。

道力金告诉记者,从协会成立之初到现在,税务部门的支持一路相伴,从落实优惠政策到帮助学员解决开店遇到的各类涉税问题,税务干部总是用心用情服务。“现在,旗委旗政府搭建了民族产业基地平台,我和学员们更有信心让非遗产品实现更好的销量。”道力金高兴地说。

鄂温克族自治旗“相约敖包”非遗小镇于今年6月正式建成,成为呼伦贝尔旅游的新“打卡”地。内蒙古索伦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国栋介绍,非遗小镇集合了呼伦贝尔地区2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成后每天客流量超过2000人,公司今年的营业收入已达去年同期的9倍。

“相约敖包”非遗小镇的非遗商户大部分仍处于初创阶段。从商户入驻非遗小镇开始,鄂温克族自治旗税务局就选派税务干部及时跟进服务,采取“一户一策”的方式进行精准辅导,确保商户懂政策、会操作,帮助他们规范经营。

“非遗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我们将继续为非遗商户和相关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辅导,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支持非遗产业真正‘活起来’‘火起来’。”鄂温克族自治旗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西恩白乙拉说。

标签:

今日热门
More
返回顶部